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

生態營

YA!期盼已久的金面山校外教學終於來了,為了爬它,我可是事前準備了許多「行前準備」呢! :「放大鏡/兩瓶水/昆蟲圖鑑/觀察箱/雨衣/帽子/午餐/長袖.長褲等…….。好了,話不多說,來聽聽看西湖國小後山要對我們講的話吧!
~大家好,我是金面山,從環山路一段136巷入口的登山步道,那裏的沿路幾乎都是利用我身上的「石英砂岩」做成的石階步道。過了採石場,有很多大岩石,聳立於步道的兩側,很壯觀呦~ 金面山,也就是我身上的地質是2000多萬年前沉積而成的「木山層」,它們位於內湖區的西北邊,貼著環山路的山嶺,屬於「五指山系支脈」!大家可要記得。我的整個山系是屬於「單面山」,它呈現了東南邊平緩而西北邊陡峭的地形,主步道高低起伏變化大是一大特色。因為從我的頭頂露出來的石英砂岩在陽光的照射下,會閃閃發亮,所以我的名字就是「金面山」。但如果從金龍產業道路的方向仰望山頂的那些巨石,會很像一把剪刀插向天空,SO又被稱為剪刀石山。
在登山步道的沙地上我常常可以感覺到一個個漏斗形狀的坑洞,是俗稱沙豬的「蟻獅」為了要獵食螞蟻所設的一些陷阱,能容易的讓獵物陷下去且不能掙脫開來。真是有智慧,說到這個,今天好像有一個叫做….叫做!是西湖國小啦!它們的學生都很認真的拍我頭上的昆蟲,讓我覺得好害羞—(......)不過我認識一個小學生,讓我們來看他的筆記吧! 筆記is
「金面山因為氣候乾燥,植物大多數屬於耐乾旱型的植物,尤其是生長在稜線上的植物會受強風直接吹襲,再加上地質大多數都是為膠結良好的石英砂岩,土壤化育不易,保水力差,乾燥貧瘠,生長在此的植物有:小葉赤楠、紅楠、小花鼠刺、青剛櫟、茜草樹、大頭茶、車桑子、桃金孃、繖花藤等為了要適應環境,所以植株植物特殊的適應機制與堅強的生命力。
而在亞熱帶闊葉林相中,白桕也就是山桕,可說是這塊地的主角,隨著四季變化,盡情展現它那多樣的風貌。而臺灣原生的櫻屬植物刺葉桂櫻,當它秋天滿樹開白花時特別引人注目。另外如:密花五月茶、三腳鱉、筆羅子、山紅柿、杜英、薯豆等也都是優勢的原生樹種,植物景觀可說是豐富而多樣。
在登山入口的旁邊有一條金面山小溪,那潺潺流水從金色的大岩壁流下,大雨過後溪水飛濺的景觀相當壯觀。那條溪源自森林,最後會流入基隆河,早期曾經灌溉過北勢湖(也就是今天的西湖)一帶,也提供了許多動植物的棲息空間,這個空間也是過去農業時期較少受破壞,生物最多樣化的地方。但近年來山坡地不斷的開發,不但使森林大幅減少,小山溝那些生態也受很大的影響,值得大家的省思。
基隆河位於內湖的南端,以前稱為「內湖人生長的臍帶」,除了生活飲水、農田灌溉和水陸運輸外,沿河居民更依賴為生;如今基隆河截彎取直後,新生地內已大興土木, 形成新興的內湖科技園區。 若非那一場火,把堆石上蔓生的草叢燒光,不然誰想得到金面山堅實的地層在120年前曾被敲擊成一塊塊,用來修築防禦人類自相殘殺的防線臺北城?當後城牆拆除,其中的一部分石塊則轉用於堆砌成關犯人的監獄。這裡的地質牽扯著臺北歷史軌跡的一小個片斷,也演化出獨一無二耐貧瘠環境的自然生態。
以前的人們為了找尋較好的石塊用來築城,所以才會發現當地的石材最適合,而且山腳下緊臨著基隆河利於水運,所以開啟了這座打石場的歷史,一塊塊石材被運用於世。直到今天前往金面山山腰時,還可以看見裸露的岩石還遺留著那時候敲打的痕跡,地上的白皙粉末,彷彿訴說著它所經歷的風雨,岩石上的草就像那不修邊幅的歲月園丁。直到120年後,人們把闊別的歷史找回來了,也找到了自然與人文殘存的關係。
森林與火常會有著緊密的關係,因為火災總是發生在乾旱的草生地或向陽坡地的森林,不會在潮溼的溪谷地發生。金面山的南向坡就是典型的巨岩裸露的乾旱環境,此棲地的代表植物是芒萁與相思樹;這是植物競爭社會裡的生命經歷,在這一片空間裡成為優勢者,通常對土地與天候的適應性較強,也更清楚如何營造出有利於生存與繁衍的機制,植物以此與土地對話且緊密相處。
芒萁利火燒、相思好當柴,只要一點點火苗就很容易釀成森林火災;金面山正是因一場火災才與臺北的歷史重新相遇,火災將覆蓋在岩石上的芒萁燒光露出打石的痕跡,從而發掘出原來這裡曾經是個打石場,植物也因此又開始爭逐演替。
金面山一遊除了可以欣賞特殊景觀以外,還可以享有一流的展望視野,海拔雖只有258公尺,但在山頂巨岩登高望遠,大台北盆地風光盡收眼底,一面可俯瞰山腳下蜿蜒的基隆河及大湖、碧湖,另一面俱是蒼翠山丘綿延,感受內湖所謂的「一河二湖山多多。」大多顯得低矮,葉片厚實亮麗,透露出稜線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